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人類眼前最嚴峻的挑戰,中華電力會一如既往,在供電方面繼續配合香港特區政府的環保政策,采用最佳且切實可行的技術,優化燃料組合,達致減排的目標。(作者為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)
堆填沼氣發電的技術在外國已相當成熟和普遍。在香港引進沼氣發電,一方面可以取代相應的燃煤發電,另一方面亦有助減少氣體排放,長遠改善香港的空氣質量,一舉多得。
發展潔凈能源是全球大勢所趨。國家能源局引述聯合國環境署最近公布的《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》報告指出,風能、太陽能、生物質能和廢物能源、地熱能、小型水電和海洋能源,在2016年使全球電力產能增加了138千兆瓦,比前一年增長8%。國際能源署的報告亦顯示,在2015年,中國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量的40%,處于領先位置。
(責編:劉潔妍、王欲然)中華電力將會在新界西堆填區內設置發電機組,采用堆填沼氣發電,實現轉廢為能。
堆填沼氣發電的過程
在第一階段,中華電力將興建5 部發電機組,發電容量達10兆瓦,足夠超過1.7萬戶4人家庭使用;第二階段則視乎沼氣量,加設2部發電機組,發電容量為4兆瓦。中華電力已就此項目取得環境許可證,稍后將進入施工階段,預計可于2018年第三季投入運作,產生的電力將接駁至中華電力電網。
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,要發展可再生能源實屬不易,尤其是所需的較高成本和龐大土地面積,加上供應時斷時續的特性,需要依靠傳統發電作為后備。盡管如此,中華電力仍然努力不懈,拓展切實可行的可再生能源項目。
除了廣為人知的水能、風能和太陽能外,利用堆填區的沼氣發電,同樣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種。中華電力將會發展全香港最大規模的堆填沼氣發電項目,在位于屯門的新界西堆填區興建發電機組,就地取材采用堆填沼氣發電,實現轉廢為能。
新界西堆填區于1993年開始運作,是現時香港規模最大的堆填區,每日處理都市廢物達7300噸。都市廢物在堆填區分解過程中,會產生不同的氣體,包括甲烷(CH4)、二氧化碳(CO2)及少量氮氣、氫氣、氨、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。堆填沼氣容易燃燒,非常合適用作發電。
原標題:堆填沼氣發電 實現轉廢為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