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記者了解,燃氣發電廠的發電成本主要包括燃料費、水費和材料費等,其中用氣開銷占大頭。
記者從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,去年天然氣迎峰度冬期間,北京采取了限氣的手段,以應對高峰期用氣壓力。其措施如:華能燃氣機組采用背壓運行方式,同時降低高安屯燃氣發電廠負荷,每天減少天然氣使用量100萬立方米;臨時調停京西“二拖一”燃氣機組,每天減少天然氣使用量200萬立方米。
“1號燃機自投產以來,未出現過由于缺氣導致機組停機或大幅限負荷的情況,供氣總體呈現出冬季緊張、其他三季充足的特點。”侯小龍說。
編者按:燃氣發電擁有環保、高效、靈活等優點,目前我國的燃氣發電產業已經初具規模。如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樣,燃氣發電也不斷遭遇著“成長的煩惱”。本報記者日前走近華北地區最早上馬的燃氣發電機組,了解其運營狀況,并希冀以小見大,管窺燃氣發電行業的一些共性問題。
相較于高歌猛進、四方關注的風電和光電,燃氣發電不是很“搶鏡”,受制于氣源、氣價、成本、核心技術等問題,近兩年發展速度相對放緩。
核心設備純進口
京豐1號卻是個例外。
爭取不受制于人
氣價雖下調補貼也減少
初進廠房時,京豐1號及附屬設備的龐大體量所造成的視覺沖擊,不禁令記者一驚。
冬季燃氣供應緊張
附件:
發電效率可達57%
華北第一臺燃氣發電機組這些年運營狀況如何?共識性的燃氣發電行業掣肘因素,對其有影響嗎?記者當天走進京豐燃氣發電公司,尋找答案。
“10年來,1號燃機憑借啟動速度快、調峰性能好的優勢,為京津唐電網的穩定運行出力不小。”侯小龍說。
“據我所知,目前像京豐1號這樣的F級燃機,本體國產化率還不足70%。”席斌說,“但國內正在努力提高燃氣發電主機設備的國產化率。”雖然核心設備是進口的,京豐燃氣發電公司對機組的技術改造卻也沒落下。京豐1號既是國內首臺成功進行抽汽供熱改造的F級燃氣—蒸汽聯合循環機組,也是國內首臺成功完成直噴氨法脫硝技術改造的聯合循環機組。
氣源問題包含的不僅僅是氣量足不足的問題,還應有管道氣壓足不足的問題。